中国20—29岁的育龄妇女约有一亿,其中只有2.3%的人使用口服避孕药避孕,而欧美各国的使用率高达40%。到底该怎么看避孕药? 避孕药低使用率与高人流率 我国20—29岁的妇女中,人流率约为62%。,而荷兰的人流率为5.1%。。与之相对应的,是我国2.3%和荷兰36%的避孕药使用率。 事实上,统计数据显示,人流率和避孕药的使用率正相关。在15—45岁的女性中,法国、澳大利亚、英国、瑞典的避孕药使用率在20%—30%之间,人流率都在千分之十几的水平;排名最后的日本人流率高达84%。,其避孕药使用率比中国还低,只有1%。郑淑蓉教授提供的数据显示,我国避孕失败的已婚妇女有56%使用避孕套,24%使用宫内节育器;而避孕失败的未婚妇女主要使用避孕套(71%)。研究表明,避孕药的可靠性比避孕套高10—15倍,比节育器高1.5—4倍。 这些数据说明了避孕药的重要作用,我认为避孕药是“最好的选择”。 中国人“害怕”避孕药 但就是这个“最好的选择”,在我国却没能得到充分认同,为什么? 在我国,避孕药都是人工合成甾体类激素,主要包括雌孕激素。我2004年开始做一个避孕药的临床试验,充分感受到人们对避孕药的抵触情绪。当时很多人都在问:吃避孕药会不会增加体重,会不会导致乳腺癌和卵巢癌,会不会影响后代?对这些问题,我已经习以为常了。我遇到过一个44岁的教师,已经做了6次人流,但就是不肯吃避孕药。和她一样,不少人宁愿承受人流的痛苦也不愿吃避孕药。有时病人甚至以为我在推销药品,我觉得很无奈。 说起中国女性不愿吃避孕药的原因,其中之一是上世纪80年代起,我国大规模推广宫内节育器,让人们形成了“节育器最有效”的观念,至今其使用率仍高达41.7%。有些医生在这方面都存在认识误区。不过从2000年以后,人们对避孕药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。但她指出,影响避孕药使用率的关键因素,还在于人们对其“副作用”的错误认识。即使在发达国家美国,国家疾控中心的调查也显示,大部分女性对口服避孕药存在误解,有3/4的人认为它会影响健康。 避孕药变了 其实,与其说人们误解了避孕药,不如说是人们还在拿老眼光看它。德国著名妇产科专家伍思特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,在各国科学家的努力下,避孕药可谓“焕然一新”,纷纷采用新型孕激素、减少雌激素含量,使用较低剂量即可达到很好的避孕效果,而且副作用很小。 口服避孕药可靠、不影响性生活,能改善月经紊乱,预防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,停药后可立即恢复生育。现在使用的主要是短效避孕药和紧急避孕药,长效避孕药副作用较大,已经不用了不提倡使用紧急避孕药 除了这些,我们不提倡经常使用紧急避孕药。很多年轻人认为房事后服紧急避孕药方便又安全,殊不知它可能导致月经不规律、出血和恶心等现象,不能作为常规用药,只能应急用。她说,临床上一般推荐使用短效避孕药,从月经第一天开始吃,连续吃21天,停一周再进行下一周期,效果好,副作用很小,适合18—40岁的女性。 月经量多、月经不调、痛经的女性应服短效避孕药;月经正常但需要长期避孕的可以使用宫内节育器;有多个性伙伴的妇女最好采用避孕套。一项针对20—49岁欧洲女性的调查表明,87%的人认为避孕药使用简便,72%的人不担心意外怀孕,56%的人说月经量减少,46%的人痛经减轻,44%的人说对性生活有益。可以说,对其优点了解得越多,越倾向于服用口服避孕药。
|